“语言”與“行為”的關係

child-tantrum-clipart教孩子使用“语言”來代替“發脾氣”

編譯:Shelby Xia

许多自闭症儿童使用不正当的行为,來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对于照顧和教授他們的父母和教师来说是非常沮丧的,因为这些不正當的行为會嚴重干扰教学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但事实卻是:每個人行為的背後都有它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 – 他/她所做出的行為是“有效的”!而正因為在某种程度上“行為的有效性”,令到這些行为会继续发生,而不會停止。换句话说,當個體有需要時,某種行为可以達到他/她的目的,這種行為就是“有效的行為”。

如果我们能夠知道孩子的需要,我们就可以操纵需求的强度和/或教導孩子一个可接受的方式来“沟通”需要。與此同時,我们也要讓孩子知道,他的“旧的沟通方式(壞行為)”将不再有效!

负面行为可能传达的三个主要“需求”(行为的功能)是:

  1. 获取注意力或所需的物品
  2. 避免或逃避情景/情况和要求
  3. 喜歡這些行为為他們帶來的感觉

面对行为问题的第一步是试图找出孩子用他/她的不當方式來表達/回应的原因。当涉及這個問題時,父母或老师往往会给出感受印象式的回答。例如,他们可能会报告这是因为孩子顽固,生病,饥饿或被奶奶宠坏了!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都有“关闭自己”的日子。但是,如果一个问题行为一直都存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或行为发生之后的情景都是一致的,我們就需要來檢討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导致了行为的继续。行为分析师的工作就是弄清楚哪裡出了問題,以便可以制定一个适当的计划来解决問題行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作為一個团队不应该专注于是谁的責任或誰是“责备”的對象。这样做可以导致所涉及的人產生挫敗感而產生抵制,防御或放棄,这对于专注於治療的团队或家庭来说是極不健康的。没有人故意“教导”一个孩子行为不端!相反,团队应该将此作为一个實踐练习的機會,眾志成城共同收集解决问题行为所需的更加全面的信息。

为了确定導致問題行為的根源,我們需要花费时间观察和记录发生在前面(前提)和后面(后果)的行为。这可以由日常生活與孩子在一起的人或由外部观察者记录。记录的信息应该是什么行为被观察到,而不是憑感受得出的印象。例如,觀察記錄不可以写“星星饿了”作为一个前提(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情),观察者應該這樣写:“星星站在冰箱前,妈妈问,你想要什么?”;作为行为的描述,不應該是記錄“星星发脾气”而是“星星跌倒在地,尖叫和踢他/她的腿。”;描述結果/後果(发生在行为之后的事情),不應當写“妈妈惩罚他/她”而是記錄“妈妈把他/她拉起來放在椅子上”。現在我們應該明白,我们实际上是在收集“事实”,而不是试图确定它的原因。同時,記錄下每个行为发生的特定时间和其他相關聯的環境设置也是必要的。然後我們會把所有這些記錄放在一起用以确定問題行為是否有固定的模式。

使用同一個例子,当团队分析收集到的行為資料時,注意到在行为之后发生的事情(結果/後果)没有一致性。當星星開始发脾气時,有人會走开,有人會试图安撫他/她,还有人把他/她放在角落让他/她自己冷靜。唯一一致的是,星星在发脾气之前总是有人问他/她:“你想要什么?”所以,团队确定在“你想要什么?”(先前事件)和发脾气(行为)之间有一个“关系”。

或者我們收集到的信息表明的是另一種关系。也许是有一个人问星星:“你想要什么?”,另一个人问:“你饿了吗?”,而第三个人直接打开冰箱给了他/她果汁。唯一一致的是,在星星發脾氣后(之後事件),每个人都試圖給他/她不同的東西,直到找到一个他/她想要的,然後他/她就停止了哭泣。这些不同的數據告訴我們,“关系”是在“行为”和“获得所需的项目(之後事件)”之间。

一旦确定了关系,就可以设计计划解决问题行为。行为减少程序通常涉及

  1. 操纵行为之前所發生的先前事件(前提)
  2. 去除维持行为的强化物(杜絕/消失)
  3. 教授替代行为:使用高密度的强化物来教导目標替代行为(或者稱為: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用目標替代行为來取代問題行為。例如:使用語言,手勢或交换图片/物件等這些替代行為來取代發脾氣的行為。在这种情况下,替代行為履行与负面行为相同的功能,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适当行為”和“不适当行为”被称为“平衡配对”。

例如,如果星星的团队发现,只有当他/她被问到“你想要什么?”时,才會发脾气,那麼在制定前提计划一部分時就會包括避免使用这個句子一段时间。改換為:团队可以决定立即打开冰箱顯示给星星一些他/她可能想要的选择,当他/她觸碰到一个物件,团队即刻提示星星使用单词,符号,图片或相應物件来做出请求,得到他/她所需要的。(对于教授这种请求方式,团队需要事先对將要給于星星的選擇做好計劃,而不只是他通常所要求的東西,以便星星選擇不同項目時,我們有所準備。)隨后,逐渐減少提示,直到星星即使不在冰箱附近也能够做出正確的请求!

当然,教会星星容忍听到“你想要什么?” 也是重要的,因为在其它地方,終歸會有其他人问他/她这个问题。星星显然厌恶听到这句话,最有可能是他/她以前曾經在聽到这句话時發生了他/她不喜欢的事情。例如,也许他/她試過有人拿着他/她最喜欢的玩具在他/她面前,卻一遍又一遍地问他/她,“你想要什么?”,并且就是不允许他/她接觸到他/她的玩具。在這裡再一次提醒大家,我們不應該太专注于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正如前面所述,毫無意義的指控對任何团队或家庭都是不健康的。但是,我們應該籍此提醒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会產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們為星星制定的規劃可以是:

  1. 在開始的時候使用其它可接受提問語句“提示”他/她對少量的他/她非常渴望的物件提出请求(例如:“我猜你想要……”或者“橙汁呢還是蘋果汁呢?”),并且逐渐加入更多他/她喜欢的項目,在加入項目的同時,也將“你想要什么?”逐漸“滑入”其它可接受的提問之中。
  2. 將“你想要什麼?”與強化物“配对”,但不需要他/她做出回应/回答,我們自己將回答放在問句之後。例如,当与星星一起观看他/她最喜欢的视频时,我們可以用平静舒缓的声音说:“你想要什么?视频”。記住,在这种情况下同時说出问题和答案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不想孩子习惯不回答提問。然后,我們可以逐渐地暂停視頻几秒钟,提示星星提出請求(“我想要… ”),他/她可使用任何他/她能力範圍內可應用的响应形式(包括語言,图片,手勢,相對物件等)。

這樣做可以在一開始就防止星星发脾气。但是,也有例外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有一個應對發脾氣的计划。

強化物,根据其定义,是在行为发生后產生的,即使第一个例子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所產生的行为卻都得到了加强,導致這種行為的持续。事实上,作為一個團隊,一致性非常重要!就算行为只是得到間斷式地加强(可变比例计划),這種行為也只能變得更难消滅!所以,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团队决定無論任何时候星星使用“發脾氣”來取代“发出请求”,每個團隊成員都将使用同樣的處理方式(在計劃中作出具體描述)。例如:每一次星星停止哭泣,我們會從1數到10,然後会提示他/她要求“我想要_____”。当一个孩子用发脾气來達到要求時,至关重要的是絕對不可以讓他/她得到他/她想要的东西,否則他/她會繼續使用“發脾氣”(强化了的行為)來作為請求的行為。不幸的是,即使我們只是偶爾地強化行為(讓他/她的脾氣有效了一次),給了他/她想要的東西,他/她就一定會在將來繼續使用這個行為方式,因為他/她知道總有些時候會有效。想想在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機,事實上它不会每一次都“支付”獎勵(加强),它只是偶爾讓你嚐嚐甜頭,可大家就是願意投入越来越多的钱,總是思量著,也许下一次就會中奖!我們在這裡并不是指孩子是在故意地计划着用發脾氣得到所需,这只是当孩子在某些偶然的時候用不恰當行為得到了他/她想要的東西所會產生的結果/後果(可变比例加强行為计划)。事实上,如果在我们试图干预之前,孩子每次發脾氣,都会得到他想要的(连续加强计划),反而讓我们更容易消除这种不當行为。以糖果机为例,如果在过去,我们每一次放錢進去总是有糖果出來,然后突然我们放錢進去沒有糖果出來,我們可能會再試多幾次,但我们絕不可能再在这台机器上投入更多。與老虎机的情况不同,我们投入的行为会停止的相当快!

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明白,当我们开始拒绝給予強化物(強化物消失),我们通常會看到問題行为在頻率和強度上的增加。用以上星星的例子,當星星再次用發脾氣來要求,我們決定停止給予星星所需要的東西, 他的脾气会升级或者持续時間會更长,这被称为“強化物消失而致爆发”。只要我们每個人都一致,絕不再允许獲得強化物(他/她所想要的東西),問題行為會很快消失,因為那種行為不再有效。另一個“強化物消失而致爆发”的例子是,预期从糖果机得到糖果的人不再得到他以前得到的糖果,他多數會搖幾下机器或者踢它几腳,試圖努力获得他曾经得到的強化物。在這個“強化物消失而致爆发”的過程中,我們要謹記“忍着!等着它過去!”而不是因為事情表面上看似變壞而假设我们的干预沒有效果。

有时候,即使一个問題行为因为停止强化而消失,孩子可能会突然再次表现出相同的行为,我們一定要記得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允许他/她得到强化物,如果我們再一次不小心強化了問題行為,那麼我們只能預計這种已消失的問題行为極有可能会完全恢复,并且在將來更加難以消滅!

由于在处理儿童行为时一致性的重要性,所以与儿童一起工作或互动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閱讀,熟悉和執行干預计划。通常最好是在團隊會議中清楚地解释干預程序,以便每个人都能理解應该怎么做。此外,最好解释为什么使用这些干預程序,以及每个人以一致的方式做出反应的重要性。謹記:就算問題行为只是偶爾得到加强(间歇性加强),它都将會越来越難消失。例如,星星的父母努力教会了星星使用圖片來要求东西,然后一个保姆过来一个晚上,这个保姆并不知道星星发脾气的历史以及正確的干預程序,所以当星星去開冰箱,开始哭泣时,保姆就开始显示他/她每一樣东西,直到找出了他/她想要的那一項。這樣一來,星星父母为了消滅发脾气行為而做的所有工作都化為泡影,因为发脾气再次變得有效,問題行为将更加抵抗消失!

在本质上,我们必须教导孩子,使用手勢,文字或图片/相關物件來作為他沟通需要的方式。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我们还必须教會他:负面的行为不会成功地满足到他的需求!

參考文獻:Tracy Vail, MS, CCC-SLP,www.letstalksls.com/learning-resources